探寻健康长寿密码 中医药抗衰老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528170
2025 / 05 / 15
唐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请求国家层面支持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建议从国家层面支持广西国际壮医院建设,充分体现了您对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的关注和重视。对您提出的建议,我们高度重视,并根据管理职能分工,结合当前实际进行了深入研究。
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少数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推动包括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事业发展。
在政策支持方面,先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将发展少数民族医药列为重点任务。2017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国家民委共同召开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医药工作会议,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出席会议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部署了未来一段时期包括少数民族医药工作在内的中医药工作,为新时代做好少数民族医药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重要遵循。目前,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将藏、蒙、维等5种少数民族药列入国家基药目录。2017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增加43个少数民族药品种,增幅达95%。藏、蒙、维、壮等7种少数民族医专业纳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医保目录制定、医院评审等工作中坚持同行评议原则。
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医教协同,不断推动少数民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新增傣医学、壮医学、哈萨克医学、藏药学、蒙药学、回医学等少数民族医药专业,建设了52个少数民族医药重点学科。开设院校教育的少数民族医达到7个,开办少数民族医药专业教育的院校共43所。建立了97个全国少数民族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44名第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通过了出师考核。持续开展乡村医生少数民族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实施的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培养了1000名少数民族医药骨干。
在科研建设方面,印发《民族医药“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十三五”少数民族医药科技工作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通过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科技专项等,投入近2亿元对少数民族医药临床诊疗关键技术、新药研发、科研平台建设等予以支持,培养少数民族医药科研人才1238名。
在财政投入方面,中央财政在对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建设给予支持的同时,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区域诊疗中心等项目遴选中,对少数民族医药予以政策倾斜。广西共有4所民族医医院纳入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储备库。
在国际交流方面,印发《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通过国际合作专项积极支持民族地区参与海外中心和国内基地建设。借力东盟、湄公河次区域,打造少数民族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国际桥梁与平台,有力推动了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下一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进一步协调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加大对壮瑶医药的扶持力度,不断推动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8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