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三张“处方”让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群众就医获得感、体验感不断增强

中国好中医 707325 2025-04-24 14:51:37

培本固元强硬件、强筋壮骨引人才、活血通络优服务,重庆市三张“处方”让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群众就医获得感、体验感不断增强——

重庆:三张“处方”调出中医馆好气色

时间:2025-04-2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1版  作者:伍志成


“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我的手一直痛,多亏罗医生给我扎了两次,现在疼痛感消失了。”经重庆市云阳县红狮镇中医馆治疗的黄阿姨告别了吃药止痛的日子,精神也好了很多。黄阿姨得以消除病痛,得益于近年来,重庆市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

随着基层中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已成为基层患者的首选。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围绕这个目标,重庆市不断加强基层中医馆建设,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安全、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走出了一条特色的基层中医药振兴之路。

“培本固元”:优化基层中医馆服务主阵地

家住开州区汉丰街道凤凰社区的王阿姨来到汉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接受针灸治疗,因为受风面瘫的她再次选择来到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接受诊疗。多年来,她看病首选这家中医馆,问及原因,她笑着说:“我相信这里的医生,他们对待我就像家里人一样。”

王阿姨是汉丰中心卫生院转变为汉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亲历者,感受着医院贴心服务,又见证着医院服务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

1间诊室、几间治疗室是曾经汉丰中心卫生院中医服务的布局。随着患者流量加大,医院服务空间渐渐无法承担越来越大的患者流量。经与当地的驷马医院、东城医院合并后,不断发展壮大。整个医院业务用房面积达4920平方米,开放床位110张,建设中医馆,备有中医诊疗设备17类共120台(件)……医院从业务用房到中医诊疗环境都进行了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暖心、中医特色明显的诊疗服务。

璧山区大兴镇中心卫生院曾经也面临中医药诊疗区域不足,提供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种类少,中医药服务特色不明显等困境。“我们卫生院原来中医诊疗和理疗室是连在一起,中医药诊疗量有限。”大兴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马孝川介绍,医院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重庆市中医药管理局)统一部署安排下,在2022年重新规划诊疗区域,建设面积达300余平方米的中医馆,设有中医住院床位8张,门诊治疗床位6张,配有中医诊室、中医治疗室、康复室、煎药室等,中药房使用面积30余平方米,中药饮片302种,中医医疗技术10类30种。

“如今,重庆市已实现中医馆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中医药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被打通。”重庆市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层中医药就医环境的改善,在提升基层群众就医便捷性的同时,也给医院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璧山区八塘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高定梅介绍,医院由原来的中医诊疗区域过小、分区不明显到现在有统一诊疗的中医馆区域,功能分区更加完善、患者就诊空间充足的同时,中医药服务率也大幅度提升,为周边群众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诊疗方案,医院的发展也有了明显好转。

在开州区中和镇中心卫生院,医院在业务楼一楼按照市级中医馆硬件建设标准扩展中医馆建设面积及服务能力,建成了中医诊疗、中医康复、理疗等一体的中医综合服务区,扩展了中药房,配置中药饮片300余种,同时配备了木质中药饮片柜、调剂台等。并开设中医推拿刮痧、拔罐、针刺等8类17种中医医疗技术,开展了艾灸、针灸、脱位整复等中医特色诊疗项目,配备中医康复设备,为中风后遗症、肢体活动受限等患者提供了系统的中医药康复服务。

“医院中医馆诊室设置合理、中医药康复理疗设备齐全、中医药服务能力规范、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我们不出乡就能享受到方便、优质、价廉的中医药服务。”刚从中和镇中心卫生院治疗结束后的李大叔高兴地说。

“强筋壮骨”:锻造基层中医药人才生力军

在改善中医药诊疗环境的同时,重庆市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坚持“人才强院”战略,通过创新机制着力夯实中医药人才队伍,保障群众获得高水平中医药诊疗服务。

乔大爷患有腰突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四处求医,不仅疗效欠佳,还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他得知云阳县水口镇卫生院中医馆引进了基层名中医王六安,遂来到中医馆就诊。通过辨证论治,王六安为其拟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乔大爷身体逐步康复,多年的顽疾得到了有效解决。

“王医生真厉害,我的病四处求医都没有治好,在王医生这里服中药疗效很好。卫生院还可以帮我代煎中药,真是太方便了!”疾病痊愈后,乔大爷逢人便夸。

“我们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中医诊疗服务团队,为患者提供针灸、推拿、刮痧、拔罐、艾灸等58项中医适宜技术服务,保障了老百姓能享受到安全、有效、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水口镇卫生院院长王海林介绍。

在云阳县红狮镇中心卫生院,医院采取送出去学、请进来教、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多种方式,着力提升医务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聘用县级医院麻醉科专家在医院带教1年,开展住院查房、跟诊示教、师徒带教及业务培训活动;柔性引进专家团队独特的针法和中医经方应用经验,通过传、帮、带、教,极大地提高了卫生院中医人员的服务能力,患者治愈率与满意度大幅提升。

20多岁的患者小张,幼年时因高热导致癫痫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时出现失语、口吐白沫、倒地、四肢抽搐等症状,依从性差,十几年来于多家医院治疗无明显好转。2024年12月,他前往红狮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寻求中医师罗建明治疗,罗建明询问小张病情后给予“督脉、通贯埋线治疗”。治疗1次后,小张症状明显减轻,后再次治疗未出现上述症状。“我在2023年9月前往河北保定参加培训,学习到这项技术并在医院开展,经该项技术对症诊治的患者病情都得到明显好转。”罗建明说。

“我们还定期邀请云阳县中医院的专家对我们的中医馆开展技术帮扶和中医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服务进一步深入更基层,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的中医药服务。”红狮镇中心卫生院院长薛春玉说道。

“活血通络”:绘就中医药惠民服务同心圆

“非常感谢医生,经过他治疗后,我现在好多了。”94岁的刘奶奶因心力衰竭导致面部及四肢严重水肿,无法行动及进食,后前往云阳县青龙街道滨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寻求治疗。接诊的中医馆医师采用针刀骨膜刺激术,针刺其阴陵泉、地机、三阴交等穴,并结合隔姜灸法,经过3次治疗,刘奶奶的水肿明显消退,活动能力显著改善。

过去,青龙街道滨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曾因缺乏中医药特色技术服务,无法满足周边群众的中医药诊疗需求。2017年,该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中医科,之后又建立中医馆。目前,该卫生服务中心可为患者提供拔罐、刮痧、按摩等六大类24项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同时,该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智慧药房,连接当地智慧共享药房系统,为患者提供中药饮片开方、煎药、送药上门一站式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患者诊疗。

近年来,重庆市不断加大中医药发展力度,打造“群众身边的中医药”“人人享有的中医药”服务形态,目前已形成便民利民更惠民的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网络。

在开州区云枫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煎药室紧邻中药房,中药师正忙着将中药饮片投入自动煎药机中。“为方便患者,我们引进自动煎药机,免费为患者煎药。只要卫生服务中心正常运行,我们的煎药项目就一直不会收费。”云枫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向以奎表示。

“我们组建了16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每个团队至少有1名中医师或者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参与,签约服务2万余人,覆盖22个村、4个社区。”开州区长沙镇中心卫生院负责人介绍,医院组织签约团队在区域内进行大规模健康普查,为慢性病人群提供免费上门健康咨询、体检、中医体质辨识服务,区域内需要上门提供健康咨询、体检的残疾人群已全部覆盖,同时对身处外地的本地区户籍残疾人,团队还联系人员所在地签约团队为其提供健康诊疗服务。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重庆市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把脉问诊”基层中医药发展路径,聚力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重庆路径”,以人民健康为己任,不断优化中医药服务供给,让中医药成为群众健康的有力保障。(本报记者  伍志成)



上一篇:石家庄格瑞药业生产的3批次阿昔洛韦滴眼液不符合规定被通报
下一篇: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中医药体验让传统智慧走进现代生活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