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中医赵继福带“名中医走基层”队伍走进吉林辽源
538774
2025 / 04 / 24
来源:大消费之家
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1月医药制造业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等数据。其中,中药饮片的出厂价格指数为101.7,中成药的出厂价格指数为100.1。这两项数据均高于100,表明中药相关产品的价格相比上一年同期有所上涨,也反映了中药行业在市场上的稳定需求和积极的价格表现。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不过纵观近3年的数据,这两项指标走势还是略有区别。
中药饮片加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从2022年2月至2025年1月,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022年2月至2023年9月期间,价格指数大部分时间保持在100以上,且在2023年9月达到最高点114.3。此后开始逐渐下降,到2025年1月降至101.7,其月度波动较为明显,可能与市场需求、原材料供应等因素有关。对相关企业而言,短期价格波动可能带来投机机会,但长期需优化供应链管理以应对成本压力。
中成药生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整体波动相对较小,大部分时间在100-103之间波动。在2022年2月至2023年10月期间,该价格指数相对稳定,之后开始出现小幅下降,到2025年1月降至100.1,表明市场对中成药的需求相对稳定,但受到某些因素影响时也会出现小幅波动。对相关企业而言,需通过技术创新或差异化竞争提升议价能力,同时关注政策导向。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大消费之家整理
政策利好,加大研发或成趋势
2025年伊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犹如一场春雨,为中药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该意见中12次提到“中药”一词,从多个维度为中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研发创新方面,着力完善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特色审评证据体系,这一举措打破了以往中药审评标准不够明确、与国际接轨困难的瓶颈,让中药新药的研发能够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长期临床实践积累的人用经验以及科学规范的临床试验数据,构建起更加科学、全面、符合中药特点的审评体系。
政策的春风促使众多中药行业上市公司积极行动起来,在研发投入上,纷纷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力度。以云南白药为例,2025年1月宣布将在未来三年内投入数亿元用于中药创新研发项目,组建了由国内外知名中医药专家、科研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专注于挖掘云南特色中药材资源,开发针对心脑血管、跌打损伤等疾病的创新中药产品。白云山也不甘示弱,依托自身强大的科研实力,与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开展中药新药研发和经典名方的二次开发,加速创新步伐。
在业务布局方面,许多企业积极拓展新领域。片仔癀在巩固其在肝病治疗领域优势地位的同时,加大对护肤品、保健品等大健康领域的投入,利用其核心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中药研发技术,推出一系列以片仔癀为核心成分的高端护肤品和保健产品。同仁堂则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设更多的中医诊所和国医馆,将传统中医药服务与药品销售相结合。
从研发方面而言,今年1月,部分中药企业在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方面表现活跃。
通过对比中药行业(申万三级分类)中,目前市值排名前10的企业近几年的研发费用率,可以明显看出排名第9、第10的以岭药业和天士力在研发投入方面明显高于市值更靠前的8家公司。
数据来源:同花顺app,大消费之家整理
以岭药业作为行业的创新领军者,在新药研发上持续发力。1月21日,其全资子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中药1.1类创新药芪防鼻通片新药上市注册申请获正式批准,这是以岭药业获批的第15个创新专利中药。
实际上以岭药业多年来始终坚持高研发投入,2020至2023年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分别达到6.54亿元、7.92亿元、10.32亿元、8.53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也达到了5.7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98%,在中药行业企业中名列前茅。
天士力同样在新药研发方面成果显著,CD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官网显示,1月10日天士力的P134细胞注射液获受理,1月23日安神滴丸获受理,这两款都是创新药。
目前天士力拥有涵盖92款在研产品的研发管线,其中包含41款1类创新药,涉及现代中药、生物药、化学药等多个领域。天士力公司2020至2023年研发费用依次为6.89亿元、5.80亿元、8.44亿元、9.17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也达到了5.6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74%,持续的高投入为其创新成果的产出提供了坚实保障。
图片来源:CDE官网
尽管目前以岭药业和天士力在研发费用上领先,但市值更大的企业为了保持市场地位和提升竞争力,未来势必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行业内的良性竞争。这不仅顺应政策需求,也将最终造福消费者。
股价表现分化,几家欢喜几家愁
今年1月,中药上市公司整体股价走势呈现出分化态势。根据同花顺数据,截止1月27日收盘,中药上市公司股价涨跌幅情况各异。
整体来看,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中药板块有一定的上涨动力,但也受到市场整体环境、行业竞争以及企业自身业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药ETF(560080)月线显示下跌4.86%,1月初价格从1.096元下跌,两次下探至1.025元左右,随后价格有所反弹,目前在1.055元附近波动,K线总体呈现震荡走势,未出现明显的单边行情。然而,由于成交量有所下降,市场交投活跃度降低,可能限制价格的进一步上涨。此外,均线系统显示短期略强,但中期内可能面临压力。
图片来源:同花顺app
个股方面,ST目药在1月有出色的涨幅表现,月度涨幅为8.43%。从基本面来看,公司在业务发展上有所突破,其拥有98个药品批准文号,其中67个已列入医保目录,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净利润为1,300万元至1,600万元,且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
图片来源:同花顺app
相对而言,ST大药则股价跌幅明显,月度跌幅43.39%,出现多个交易日跌停,2月上旬已停牌。公司主营业务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医药商业配送,核心产品包括醒脑静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但中药注射剂监管趋严,叠加医保支付范围缩窄及集采降价冲击,公司销量持续下滑,医药商业配送业务营收规模也未能打开局面,主营业务整体难挽颓势。公司2024年年度预计归母净利润为-3,000万元到-3,600万元,亏损相比去年同期的-2,003.14万元进一步扩大,或有较大退市可能。
图片来源:同花顺app
整体而言,1月,中药行业在相应政策推动下发展向好。尽管部分企业股价走势出现分化,研发创新似乎已成2025年主旋律,有望取得新突破。作为中华民族瑰宝,中药凭借千年传承、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提升等优势,未来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本文源自:金融界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